桃花酿

桃花酿,
悦色驻颜,
饮之,
好颜色。

张爱玲说,“一个人家里,总得预备一点酒。”比如,桃花酿酒。醇中藏甘沁心房。
喝过最好的桃花酿酒,是在热度。色泽粉嫩剔透,口感绵中带香。

“无酒不成席”的爱酒人钟爱桃花酿酒,爱它的自然回甘,爱它的微微醉~

关于桃花酿酒,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。讲的是西王母身边蟠桃仙子——董双成的故事。

传说董双成家桃树成林,一片片嫣红的桃花簇拥着几间草庐,宛若仙境。
一日,董双成望着满园怒放的桃花似有所悟,便采了几朵新鲜桃花泡在酒中,酿制出的桃花美酒清冽甘醇、酒香四溢。附近邻里尝过的,都觉难以忘怀。
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,董双成练成一炉“百花丹”,以桃花酒送服后,顿觉神清气爽、精神百倍。兴奋之余的董双成取来玉笙吹奏。
美妙的乐曲不想竟引来仙鹤翩然而降。董双成跨上鹤背,仙鹤将董双成载到昆仑山,做了王母娘娘身旁的侍女,受命看守蟠桃园。
董双成还将桃花美酒的工艺带到了仙宫,每逢瑶池盛会,董双成都会亲手采摘新鲜桃花,酿制成酒款待上仙。
董双成成仙后,留在世间的桃花酒更受世人喜爱,人称“神仙桃花酒”,流传至今。


桃花酒美,意更佳。桃花酒酿深受人爱和中国历史悠久的“桃花文化”不无关系。
春秋时期,息国君夫人息妫容颜绝代、目若秋水、脸似桃花,被人称作“桃花夫人”;东晋陶潜的《桃花源记》,则用灿烂的桃花作背景,勾勒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外桃源;唐代的孟萦在《本事诗·情感》中记载了一个动人而感伤的桃花与少女的故事:崔护京都郊游,邂逅一少女,次年再访时,人去桃花在,崔护感伤不已,题诗感慨“人面不知何处在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可见,对桃花的爱,由来已久。


最后,以一首《国风·周南·桃夭》祝你,
面若桃花,桃花运满。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
桃之夭夭,有蕡其实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室。
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